【设计师】“原研哉”新生代日本平面设计教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原研哉的设计作品 logo 【设计师】“原研哉”新生代日本平面设计教父

【设计师】“原研哉”新生代日本平面设计教父

2024-03-03 03: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了解全球优秀设计师的途径,于是我开了一个专栏,专门介绍最具影响力的“殿堂级设计师”。文中详细介绍了他们的设计理念、优秀设计作品、设计履历等多个方面,对学习和深入理解设计很有帮助,专栏链接如下:

@全球鬼才产品设计师

下面正文开始~

在之前的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了几位设计师坪井浩尚、柳宗理、深泽直人,今天呢,介绍的设计师是无印良品的设计总监,同时也是被人誉为新生代“日本平面设计教父”的设计大师。

1958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市的原研哉,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学科,1983年取得该校硕士学位后进入日本设计中心。大学时代曾于高田修也、石冈瑛子事务所工作,后于设计中心内设立原研哉设计研究所(https://www.ndc.co.jp/hara/),展开独立的设计活动。

现为日本设计中心代表,从2003年起担任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学科教授。专注识别与传达,也就是不以“东西”,而以“事情”为设计要义,从而将企业活动和经济文化的愿景,通过视觉设计的方式来加以重新捕捉。

2001年,原研哉开始担任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并带领无印良品迅速建立起“回归单纯、自然”的品牌认知形象。无印良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极简。它的产品拿掉了商标,省去了不必要的设计,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简单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除了店面招牌和纸袋上的标识之外,在所有无印良品商品上,顾客很难找到其品牌标记。在无印良品专卖店里,除了红色的“MUJI”logo,顾客几乎看不到任何靓丽的颜色。

有人认为,与其说无印良品是一个品牌,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它不强调所谓的流行,而是以平实的价格将还原了商品价值的真实意义,并在似有若无的设计中,将产品升华至文化层面。

如果说原研哉一手奠定了MUJI的调性也不为过。浅褐色是MUJI的标准色,选这个颜色不是因为高级,也不是随机选定的,也是很有深意的。

在制造纸张的过程中,若将漂白纸浆的程序减去,成品就会是自然的浅褐色。MUJI的理念即是,将产品的原料及生产工序合理化,去掉没有必要的过程以及没有必要的装饰,并且坚持环保的理念,就是MUJI独特的美学智慧。所以这种不漂白的、环保的、朴实的原浆纸浅褐色,便是MUJI视觉表达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虽然呈现的只是一个有标准色号的色彩,但这背后有一套缜密的逻辑和企业文化,是内涵和底蕴所在。

除了MUJI的艺术总监这个身份,原研哉还兼顾着原研哉设计研究所,开展独立设计活动。

原研哉设计研究所负责设计的音乐表演艺术中心 La Seine Musicale的标识及导视系统。

阿那亚黄金海岸社区是一个全资源滨海旅游度假综合体社区,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岛昌黎县黄金海岸,是中国北方一线临海的全资源玩家胜地。

原研哉设计研究所负责设计了阿那亚新标识系统,原研哉希望寄予于阿那亚的LOGO以舒适、柔美的形象。之所以采用小写英文字母,并加之微微倾斜,是为了在流畅的节奏中,让人产生安心托付的感觉。阿那亚本身寓意着一种平和且完美的愉悦,而LOGO则将其体现至淋漓尽致。

这是位于羽田机场国内线第1、第2航站楼的2处付费候机休息室。日本设计中心以及原设计研究所,与Takram合作,共同进行了概念开发设计。另外,还负责了新候机休息室的命名、VI、空间设计指导。

这是HOUSE VISION 2中亮相的无印良品与Atelier Bow-Wow合作作品“梯田办公室”。1层为保管农具及休憩的小屋,2层为可以一边远眺梯田一边电脑办公的办公室。作为往来城市与乡村的新工作方式据点,“梯田办公室”今后的利用也备受关注。

原研哉作品的设计灵感,是从日常生活中来的。他的作品体现了一种“简单”的意念,他的再设计理念也是离不开我们日常生活的,我们每一天都在和日常生活用品打交道,因此,源于生活、追求本质就是要通过设计方便人们的生活,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原研哉的再设计理念就是要求设计师对事物重新进行审视,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以另外一种陌生的方式进行再表达再设计,他认为设计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对设计本质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这种挖掘和探索的过程来源于设计师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思考。

在这里推荐原研哉的两本书给大家,

《设计中的设计》《白》

当你因为读完这两本书反而感到越来越不懂设计时,这并不等于你对设计的意识倒退了,而是证明你在设计的世界里又往更深处迈近了一步。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麻烦左下角,点个赞。整理这些真的很辛苦,感谢支持~更多干货将持续更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